【学术报告】稀土专题
日期:2024-04-22 阅读:1400


  • 报告题目一:稀土与钙钛矿的结合:进展、现实与挑战

   主讲人:宋宏伟 教授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 报告题目二:极性溶剂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主讲人:朱浩淼,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报告题目三:稀土发光配合物

   主讲人:刘志伟 研究员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时间:2023年4月22日(周一)9:00开始

地点:霞光楼220会议室

邀请人:李富友 教授


报告人简介及摘要


1713612013599339.png


个人简介:宋宏伟,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迄今发表SCI论文460余篇,为英文专著撰稿4章,累计SCI他引2万多次, 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2019年Light人物。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与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报告摘要:铅卤钙钛矿是一类新崛起的的光电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量子点照明与显示、激光以及光电探测等领域均展示了非凡的才能,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霸王。稀土则是照明与显示家族里一个古老的公主。钙钛矿与稀土的相遇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团队在2017年,给钙钛矿与稀土制造了第一次邂逅。自此,它们从频繁的密约走向了最终的结合。本文将介绍钙钛矿与稀土结合之后的繁衍情况:从光致发光到电致发光乃至太阳能电池应用。



1713612708535173.png


个人简介:朱浩淼,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长期致力于稀土/过渡族离子掺杂无机发光材料、MicroLED显示技术及先进光谱测试技术的研究。迄今,已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Nat.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90余篇SCI论文,他引9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900余次,H-index 40;授权中国发明20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863计划子课题、中国科学院STS重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以及厦门市重大等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及福建省特支双百-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主要学术骨干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光学报》、《中国稀土学报》以及《应用化学》青年编辑;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

报告摘要:钙钛矿纳米晶因其在水等极性溶剂中的不稳定性,长期以来一直难以实现广泛应用[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表面化学工程策略。该策略通过在钙钛矿晶格上构建广泛的配体间氢键网络,在绿色乙醇溶剂中成功地合成了稳定的CsPbX3(X = Cl, Br, I)纳米晶。这些纳米晶在未包覆的情况下,在乙醇中可以保持长达一年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乙醇-水均相体系下的水后处理(水占6-50%,v/v),我们明显降低了纳米晶表面的缺陷,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发光效率。我们进一步将得到的CsPbBr3纳米晶应用于荧光传感和可见光光催化,实现了超高灵敏度和高的光催化效率。这种低成本、易加工、高效且对乙醇和水溶液具有较好耐受性的钙钛矿纳米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多功能光电器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1713612745621771.png

个人简介:刘志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8-2011年先后在多伦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南加州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到北京大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金属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撰写《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2019,科学出版社)等专著。

报告摘要:稀土发光配合物因稀土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跃迁能级而成为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按照中心离子发光机理,稀土发光配合物可以分为f-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和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其中f-f跃迁禁阻,配合物具有发射光谱比较固定、激发态寿命较长、半峰宽较窄等特点,而d-f跃迁允许,配合物具有发射光谱可调、激发态寿命较短、半峰宽较宽等特点。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这两类稀土发光配合物研究上均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我们解决了长期以来f-f跃迁稀土Eu(III)配合物因为发光效率低和光照稳定性差而难以应用的难题,通过引入新型刚性骨架配体,结合多齿螯合配位,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稳定的稀土Eu(III)配合物,在防伪、转光膜等领域实现了吨级应用转化;另一方面,我们首次提出并证明基于d-f跃迁稀土Ce(III)、Eu(II)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发光颜色可调等优势,其成功研制不仅能打破近三十年国际上OLED发展面临的缺少兼具高效率和高稳定性蓝光材料的“蓝光瓶颈”,而且可以解决我国OLED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绿、蓝三基色发光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jinnian金年会唯一官方|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版权所有